部落格

如何以Arduino使用ADS1115 ADC的連續模式

德州儀器ADS1115是一個16位元的類比數位轉換器(ADC)。這個ADC是基於ΔΣ架構,取樣率最高為860Hz。 ADS1115必須操作在連續模式(Continuous Mode)下才可以用最高860Hz的取樣率來做轉換。 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會示範如何在Arduino環境下設定ADS1115使用連續模式,並且以860Hz取樣率做轉換。

在連續模式下,ADS1115會在上一次轉換完成後,馬上開始下一次的轉換。 在轉換完成時,也會將ALERT腳位拉低,藉此來告訴Arduino可以讀取轉換結果了。 我們在Arduino上會利用GPIO中斷(interrupt)的方式來讀取ALERT訊號,當我們偵測到ALERT由高變低時,就去讀取ADS1115的轉換結果。

這邊簡單介紹一下GPIO中斷的運作方式: 平常Arduino都在重複執行loop()中的程式,當Arduino偵測到GPIO中斷事件(例如ALERT由高變低)的時候,它會自動呼叫interrupt callback的函式。 在這個函式中,我們要寫一小段程式來處理這個中斷,例如改變一些變數的數值。 執行完callback的小程式之後,Arduino會跳回剛才在loop()中的位置。

本文使用Arduino Uno,它支援GPIO中斷的腳位只有2和3。 因此,依照以下表格來連接ADS1115和Arduino Uno的腳位。

ADS1115 Arduino Uno
VDD 5V
GND GND
SCL A5
SDA A4
ADDR not connected
ALRT D3

ADS1115是使用I2C通訊協定來做資料的交換;因此,我們將使用Adafruit的ADS1X15函式庫來處理與ADS1115的資料交換。

首先,我們要先建立一個Adafruit_ADS1115物件,同時我們也宣告一些之後會用到的變數。

#include <Adafruit_ADS1X15.h>

Adafruit_ADS1115 myADS;
unsigned long t0;
int16_t v;
String str;

接下來,我們要設定中斷處理。 newDataReady()是我們的中斷處理callback函式,當ALERT由高變低時,會自動執行這個callback函式。 我們會利用這個函式來設定new_data這個變數,之後在loop()中會根據這個變數來判斷要等待還是讀取ADS1115的轉換結果。 因為new_data這個變數是由中斷處理來改變,我們必須使用volatile的變數型態,才不會被編譯器優化掉。

const int intPin = 3;
volatile bool new_data = false;
void newDataReady() {
    new_data = true;
}

在setup()中,我們必須做幾件事:

  • 啟用序列埠通訊
  • 啟用GPIO中斷處理
  • 設定ADS1115使用連續模式
  • 讀取初始時間
void setup() {
  Serial.begin(115200);

  // The convertion is ready on the falling edge of a pulse at the ALERT/RDY pin.
  attachInterrupt(digitalPinToInterrupt(intPin), newDataReady, FALLING);

  myADS.begin();
  myADS.setGain(GAIN_FOUR);   // +- 1.024V range
  myADS.setDataRate(RATE_ADS1115_860SPS);
  myADS.startADCReading(ADS1X15_REG_CONFIG_MUX_SINGLE_0, true);
  // We should set "continuous" to true to reach optimal speed.

  t0 = micros();
}

為了每秒傳輸860個轉換結果,我們需要選擇高一點的鮑率,例如115200。 ADS1115的ALERT腳位是連接到intPin,因此我們要將中斷處理利用attachInterrupt()接在這隻腳上,並且設定newDataReady()作為我們的callback函式。

接下來,我們要來設定ADS1115。 我們在這個範例中使用了四行來做設定。

  1. begin()只是用來做初始化。
  2. setGain()是用來設定類比訊號進入ADS1115的放大倍率,可以由2/3倍至16倍。 放大倍率的設定以及對應的輸入電壓範圍請參考datasheet
  3. setDataRate()是用來設定取樣頻率,我們這邊使用最高的860Hz。 ADS1115的連續模式只可以操作在某幾個特定的頻率,請參考datasheet。
  4. startADCReading()是用來啟動ADS1115,第一個參數是選擇輸入的頻道,在這個範例中我們選擇了頻道0;第二個參數必須設為true來使用連續模式

Adafruit ADS1X15函式庫還有許多其他的設定可以調整,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它的Github Repo

最後,在loop()中,當new_data為true時,我們就可以讀取ADS1115的轉換結果了。 記得要在讀取完ADS1115之後把new_data設為false,這樣子我們的中斷處理才能正常運作。 在這個範例中,我們順便把時間用微秒印出來檢查取樣頻率。

void loop() {
  if(!new_data) return;
  // Don't call the ADC until we receive a convertion complete signal.

  v = myADS.getLastConversionResults();
  str = micros() - t0;
  str += " ";
  str += v;
  Serial.println(str);

  new_data = false;
}

Download the source code for this example.

把程式碼上傳到Arduino之後,打開序列埠監控視窗,並且將鮑率設定為115200。 我們應該可以看到Arduino開始回傳資料。

Arduino傳回來的資料的第一個是時間,兩行之間大概差了1130微秒,對應到的取樣頻率是稍微超過860Hz。 第二個資料是ADS1115的轉換結果,會是一個介於-32768到+32767之間的數值。 因為ADS1115有一個模式是測量兩個輸入的電位差,所以可以有負的數值。 現在,我們成功讓ADS1115操作在連續模式,並且用Arduino以最高860Hz的取樣頻率來讀取轉換結果了!

Raspberry Pi Pico - 如何一次設定多個GPIO (Mask Set)

在Raspberry Pi Pico程式中,我們通常會使用gpio_set()來設定一個腳位的數值。 像是在簡單的Blink程式中,我們會這樣寫:

    while(true) {
        gpio_set(led_pin, 1);
        sleep_ms(1000);
        gpio_set(led_pin, 0);
        sleep_ms(1000);
    }

如果我們要一次設定更多隻腳的話,直覺上我們可能會寫更多行的gpio_set()

    gpio_set(pin1, value1);
    gpio_set(pin2, value2);
    // ...
    gpio_set(pinN, valueN);

這樣子如果要設定N隻腳的話,就要寫N行程式,有點沒效率。 其實有更聰明的方法可以只用一行就達到一樣的目的,這個方法叫做mask set。 在實作之前,我們需要了解一下GPIO的數值(0和1)是怎麼被設定的。

GPIO Register

以RP2040為例,我們總共有30個GPIO可以使用。 這些GPIO的狀態可以是0或是1,因此很適合用一個32-bit register來存他們全部人的狀態。 在這個register中,每一個bit會對應到一隻腳,如下圖所示。

除此之外,還需要把每個GPIO分別是輸出還是輸入存下來,這個資料也是存在另一個32-bit register中。 在RP2040上,控制GPIO的基本操作的register有三個:

  • GPIO_OE:儲存該腳位做為輸出(1)還是輸入(0)。
  • GPIO_OUT:儲存若該腳位做為輸出,要輸出的數值(0或1)。
  • GPIO_IN:儲存該腳位的實際數值,作為輸入使用,只可以讀取。

所以,如果我們要一次設定多個GPIO的數值的話,我們只要把要設定的0和1排好,寫進GPIO_OUT register就好了!

Bit Mask

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發現,上面介紹的直接寫進GPIO_OUT register的方法有一個小問題,那就是寫一次30隻腳的值都會被改掉。 假如我們只想要改變其中幾隻腳怎麼辦?這時候就要用bit mask。 Bit mask是一串0和1,因為RP2040的register是32-bit,所以每一個bit mask也有32個bit。 Bit mask中1的地方代表這隻腳的數值是我們想要改的。 例如我們假如想要改GPIO2到GPIO8的話,對應到的bit mask就會是0b00000000_00000000_00000001_11111100。 但是打一整串0和1太麻煩了,所以在程式裡面我們都直接打十六進位,剛才的bit mask就會變成0x000001FC。 (大家一定要熟悉二進位跟十六進位的轉換啊啊啊!)

有了這個bit mask之後我們就可以透過一些bitwise operation來做到只改變bit mask中是1的位置。

Bitwise operation

Bitwise的意思是一個bit一個bit來做,也就是說這些operation只會動到兩個register中相同位置的bit,不會被其他位置影響到。 重要的bitwise operation有:

  • NOT(~):把輸入的0變1、1變0。
  • AND(&):兩個輸入都是1,才會輸出1。換句話說,有一個是0,就會輸出0。
  • OR(|):兩個輸入只要有一個是1,就會輸出1。換句話說,要兩個都是0才會輸出0。
  • XOR(^):兩個輸入恰有一個是1的時候,才會輸出1。

我們直接來看一個例子,有一個8-bit的數值B7...B0,跟一個bit mask 0x0f:

  • 用AND之後,只會留下bit mask裡面是1的位置,剩下的會變成0。
  • 用OR之後,只會留下bit mask裡面是0的位置,剩下的會變成1。
  • 用XOR之後,bit mask裡面是1的位置會不變,而bit mask裡面是1的位置會變相反。

所以說怎麼去改一個register然後只動到bit mask裡面是1的位置呢?

  1. 用bit mask的相反,跟原本的register做AND。這時候我們想要改的那些bit會變成0。
  2. 用bit mask跟想要寫進去的數值做AND,確保其他的bit都是0。
  3. 把第二步的結果跟第一步改好的register做AND,這樣就可以把我們想改的那些bit設定成新的數值了!

一樣我們來看一個例子,假如我們想要把一個8-bit register的最後4個bit改掉的話,利用上面的流程會是這樣:

不過pico-sdk有幫我們寫好一個function,來把這三個步驟整合在一起,實作的時候我們會直接利用。

實作

我們來利用GPIO mask set來實作驅動七段顯示器(Seven Segment Display)。 七段顯示器有七個輸入ABCDEFG,我們分別接到GPIO8...GPIO2。 因此,我們的bit mask就是:

const uint32_t SSD_mask = 0x000001FC;

我們想要讓七段顯示器顯示十六進位的0~F,因此需要把每個數字對應到的ABCDEFG數值先寫下來。 為了方便理解和debug,我們將GFEDCBA依序存在最低的七個bit,其中1代表亮、0代表不亮。

const uint32_t SSD[16] = {      // 7-segment display code
    0x7E, 0x30, 0x6D, 0x79,     // 0111 1110, 0011 0000, 0110 1101, 0111 1001, 
    0x33, 0x5B, 0x5F, 0x70,     // 0011 0011, 0101 1011, 0101 1111, 0111 0000, 
    0x7F, 0x73, 0x77, 0x1F,     // 0111 1111, 0111 0011, 0111 0111, 0001 1111,
    0x4E, 0x3D, 0x4F, 0x47      // 0100 1110, 0011 1101, 0100 1111, 0100 0111
};

接下來,我們來初始化GPIO和設定方向(輸出或輸入)。 和設定數值一樣,可以透過bit mask的方式來一次初始化多個GPIO,用到的function是gpio_init_mask()。 這個function的輸入是一個bit mask,而它會把bit mask中是1的腳位都初始化。 同樣,我們也可以一次設定多個GPIO的方向,用到的function是gpio_set_dir_out_masked()。 這個function的輸入一樣是一個bit mask,而它會把bit mask中是1的腳位都設為輸出。

    gpio_init_mask(SSD_mask);
    gpio_set_dir_out_masked(SSD_mask);

最後是真正在設定七段顯示器的內容的迴圈,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每秒數一個數字的功能。 我們只要用gpio_set_masked()這個function,就可以做到一次改變多個GPIO的數值的效果。 這個function有兩個輸入,第一個是bit mask,第二個是數值。 Bit mask裡面是1的腳位,就會被改成數值裡面對應位置的0或是1。 不過因為我們剛才是把要寫到七段顯示器的資料放在最低的7個bit,但我們是把七段顯示器接到GPIO8...GPIO2。 因此,我們需要用<<把數值往左移兩個bit。 最後的迴圈會長這樣:

    while(true) {
        for(int i = 0; i < 16; i++) {
            gpio_put_masked(SSD_mask, SSD[i] << 2);    
                // shift data left by 2 bits to align to pins 2-8
            sleep_ms(1000);
        }
    }

Download the source code for this example.